ICG-amine
- 点击 快速询问 获取最新报价。
- 提供有竞争力价格的高质量产品,您可以更专注于研究。
准备方法
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
吲哚菁绿胺可以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这些反应涉及吲哚菁绿与胺基的缩合。 合成通常涉及使用二甲基亚砜 (DMSO) 和水等溶剂 . 反应条件通常包括超声和加热技术,以确保适当的溶解度和反应效率 .
工业生产方法
在工业环境中,吲哚菁绿胺通过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聚乙烯亚胺和聚乙二醇 (PEG) 在 DMSO 中与水中的聚乙烯醇、白蛋白和吲哚菁绿混合来生产 . 此方法确保该化合物的高产率和纯度,使其适合大规模生产。
化学反应分析
反应类型
吲哚菁绿胺经历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包括:
氧化: 涉及添加氧气或去除氢。
还原: 涉及添加氢或去除氧气。
取代: 涉及用另一个原子或原子基团替换一个原子或原子基团。
常用试剂和条件
这些反应中常用的试剂包括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硼氢化钠等还原剂,以及用于取代反应的各种亲核试剂 . 反应通常在受控温度和 pH 条件下进行,以确保形成所需的产物。
主要产物
科学研究应用
吲哚菁绿胺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化学: 用作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和定量各种化学物质.
生物学: 由于其近红外荧光特性,它被用于细胞成像和追踪.
医学: 用于光热和光动力治疗癌症.
工业: 应用于先进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开发.
作用机制
吲哚菁绿胺通过其与氨基酸残基结合并在暴露于近红外光时产生荧光的特性发挥作用 . 分子靶标包括参与细胞过程的各种蛋白质和酶。 其作用机制中涉及的途径包括活性氧 (ROS) 的产生以及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量,这可以杀死癌细胞和致病菌 .
相似化合物的比较
吲哚菁绿胺由于其高结合效率和近红外荧光特性而与其他类似化合物相比是独一无二的。 类似的化合物包括:
吲哚菁绿: 用于类似的应用,但缺乏胺基,这限制了其结合效率.
Cy7.5 胺: 另一种具有类似特性但分子结构不同的近红外染料.
吲哚菁绿胺因其优异的结合特性和在各种科学应用中的多功能性而脱颖而出。
属性
分子式 |
C51H64N4O4S |
---|---|
分子量 |
829.1 g/mol |
IUPAC 名称 |
4-[(2Z)-2-[(2E,4E,6E)-7-[3-[6-(6-aminohexylamino)-6-oxohexyl]-1,1-dimethylbenzo[e]indol-3-ium-2-yl]hepta-2,4,6-trienylidene]-1,1-dimethylbenzo[e]indol-3-yl]butane-1-sulfonate |
InChI |
InChI=1S/C51H64N4O4S/c1-50(2)45(54(43-32-30-39-23-14-16-25-41(39)48(43)50)36-20-10-13-29-47(56)53-35-19-9-8-18-34-52)27-11-6-5-7-12-28-46-51(3,4)49-42-26-17-15-24-40(42)31-33-44(49)55(46)37-21-22-38-60(57,58)59/h5-7,11-12,14-17,23-28,30-33H,8-10,13,18-22,29,34-38,52H2,1-4H3,(H-,53,56,57,58,59) |
InChI 键 |
WKCQFHIAPMFCGN-UHFFFAOYSA-N |
手性 SMILES |
CC1(C(=[N+](C2=C1C3=CC=CC=C3C=C2)CCCCCC(=O)NCCCCCCN)/C=C/C=C/C=C/C=C\4/C(C5=C(N4CCCCS(=O)(=O)[O-])C=CC6=CC=CC=C65)(C)C)C |
规范 SMILES |
CC1(C(=[N+](C2=C1C3=CC=CC=C3C=C2)CCCCCC(=O)NCCCCCCN)C=CC=CC=CC=C4C(C5=C(N4CCCCS(=O)(=O)[O-])C=CC6=CC=CC=C65)(C)C)C |
产品来源 |
United States |
体外研究产品的免责声明和信息
请注意,BenchChem 上展示的所有文章和产品信息仅供信息参考。 BenchChem 上可购买的产品专为体外研究设计,这些研究在生物体外进行。体外研究,源自拉丁语 "in glass",涉及在受控实验室环境中使用细胞或组织进行的实验。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些产品没有被归类为药物或药品,他们没有得到 FDA 的批准,用于预防、治疗或治愈任何医疗状况、疾病或疾病。我们必须强调,将这些产品以任何形式引入人类或动物的身体都是法律严格禁止的。遵守这些指南对确保研究和实验的法律和道德标准的符合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