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Isopropylpyrrolidin-2-yl)quinoline
- 点击 快速询问 获取最新报价。
- 提供有竞争力价格的高质量产品,您可以更专注于研究。
描述
3-(1-异丙基吡咯烷-2-基)喹啉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它结合了喹啉环和吡咯烷部分
准备方法
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
3-(1-异丙基吡咯烷-2-基)喹啉的合成通常涉及适当前体的环化。一种常见的方法是 Friedländer 合成,它涉及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将苯胺衍生物与羰基化合物缩合 。另一种方法是 Povarov 反应,这是一个三组分反应,涉及苯胺、醛和烯烃 .
工业生产方法
喹啉衍生物的工业生产通常采用催化工艺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微波辅助合成和使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是用于实现更绿色和更高效生产的一些现代技术 .
化学反应分析
反应类型
3-(1-异丙基吡咯烷-2-基)喹啉可以进行各种化学反应,包括:
氧化: 该化合物可以用高锰酸钾或三氧化铬等试剂氧化,形成喹啉 N-氧化物。
还原: 还原反应可以使用氢化或金属氢化物进行,得到还原的喹啉衍生物。
常用试剂和条件
氧化: 高锰酸钾、三氧化铬。
还原: 钯催化剂的氢气、硼氢化钠。
取代: 卤化剂、胺或硫醇等亲核试剂.
主要产物
科学研究应用
作用机制
3-(1-异丙基吡咯烷-2-基)喹啉的作用机制涉及它与特定分子靶标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其抗菌活性中,它靶向细菌酶,如 DNA 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 IV,抑制其功能并导致细菌细胞死亡 。该化合物的结构使其能够插入 DNA,破坏重要的生物过程 .
相似化合物的比较
类似化合物
喹啉: 母体化合物,以其广泛的生物活性而闻名。
异喹啉: 结构相似,但氮原子在不同的位置,导致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喹诺酮: 带有羰基的衍生物,广泛用作抗菌剂.
独特性
3-(1-异丙基吡咯烷-2-基)喹啉的独特之处在于存在异丙基吡咯烷部分,这赋予了独特的立体和电子性质。这种结构特征可以增强其与特定生物靶标的结合亲和力,并改善其药代动力学特性 .
属性
分子式 |
C16H20N2 |
---|---|
分子量 |
240.34 g/mol |
IUPAC 名称 |
3-(1-propan-2-ylpyrrolidin-2-yl)quinoline |
InChI |
InChI=1S/C16H20N2/c1-12(2)18-9-5-8-16(18)14-10-13-6-3-4-7-15(13)17-11-14/h3-4,6-7,10-12,16H,5,8-9H2,1-2H3 |
InChI 键 |
ISVVHSDJIYIBQN-UHFFFAOYSA-N |
规范 SMILES |
CC(C)N1CCCC1C2=CC3=CC=CC=C3N=C2 |
产品来源 |
United States |
体外研究产品的免责声明和信息
请注意,BenchChem 上展示的所有文章和产品信息仅供信息参考。 BenchChem 上可购买的产品专为体外研究设计,这些研究在生物体外进行。体外研究,源自拉丁语 "in glass",涉及在受控实验室环境中使用细胞或组织进行的实验。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些产品没有被归类为药物或药品,他们没有得到 FDA 的批准,用于预防、治疗或治愈任何医疗状况、疾病或疾病。我们必须强调,将这些产品以任何形式引入人类或动物的身体都是法律严格禁止的。遵守这些指南对确保研究和实验的法律和道德标准的符合性至关重要。